絕知此事要躬行
-----品生品社課題研究活動總結(jié)
為更扎實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,2013年12月5日上午,山東省實驗小學品生(品社)課題組再次集中教研,觀摩韓祥鵬老師執(zhí)教的山東人民出版社《品德與社會》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《我為交通出點力》一課。為了在課例中體現(xiàn)課題的研究成果,大家集思廣益,在備課過程中獻計獻策,力爭讓課堂努力與學生的學習特點聯(lián)系,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(lián)系。
以下幾點是我們課堂上努力呈現(xiàn)的:
1. 新課程強調(diào)“以人為本”,“以生為本”。課堂上學生不應當是客人,惟師獨尊不可取,惟生獨尊同樣不可取,兩者都是不當?shù)膸熒P系。“沒有規(guī)矩不成方圓”,沒有必要的課堂紀律作保證,那么學生尊重他人、尊重集體的素養(yǎng)如何培養(yǎng)?缺少自我約束力的學生,難以養(yǎng)成刻苦認真、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,難以成大器。教師在轉(zhuǎn)變教育觀念的同時,不應當步入“精講少講”的誤區(qū)。該講的就理直氣壯地講。課堂上,教師不敢講、泛泛講、過多講,都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。
2. 正確認識理解“合作學習”。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,但不能簡單形式化。課題研究中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有的教師為了體現(xiàn)新課程標準精神,把合作學習變成了一種機械刻板的操作模式,不管是否需要,是否合適,每節(jié)課都采用分組討論方式,打上“合作學習”旗號。合作學習無疑有助于合作交流,尊重他人正視自我的團隊精神的培養(yǎng)。但是,教學中如果合作學習目的不明確,過程設計簡單,時機把握不好,無論什么問題都采用分組討論的合作學習方式,導致學生能獨立完成時也合作,能夠自主時卻不讓學生獨立,有探究欲望時卻讓小組優(yōu)秀者代替其他成員的意見,看不到合作的必要,感覺不到合作中的分工協(xié)作,合作學習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。
本次聽課、研討活動熱烈而真誠,既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,又豐富了教研內(nèi)涵,提升了教研品質(zhì),也最終印證了課題研究只有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才能真正體現(xiàn)研究的價值。